激發(fā)好奇心 培養(yǎng)新動力
發(fā)布時間:
2018-04-27
來源:
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好奇派”,對新事物保有極高的熱情,總是想著嘗試一些新鮮的事物,一些具有新功能的APP、一家氛圍奇特的餐廳、一本關于時評的新書等等都會引起我極大的興趣,總想著第一時間接觸到。但走出大學校園快四年了,我突然發(fā)覺自己的好奇心在退化,并開始拒絕接觸一些新奇玩意。我手機里沒有抖音、沒有火山小視頻,也沒有吃雞游戲,王者也卸載快一年了,并且,我的手機沒法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更不具備前后兩千萬的拍照功能,與辦公室新來的95后同事明顯的聊不到一塊去了,諸如此類的種種讓我不得不用一句曾經的流行語形容,那就是:我OUT了!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關于阿里巴巴的報道度我觸動很大,他們一個存儲600萬淘寶用戶資料的機房要搬遷,40多T的數(shù)據(jù)需要轉存,技術人員表示在半分鐘內能完成,技術負責人表示不可接受,要求必須壓縮到10秒以內,消息到高層的時候,5秒內必須完成,最終經阿里云技術大牛的加持,耗時被定格在2.7秒。在數(shù)據(jù)轉存的時候,那600萬淘寶用戶若在這一時間登錄購物,是會受到影響的,無法獲得正常的用戶體驗。淘寶活躍用戶3個億左右,600萬用戶在其中并不算非常巨大,可是為了那數(shù)十秒的用戶體驗,阿里不辭艱辛,經過無數(shù)次的測試與實驗,把所耗時間最終壓縮到2.7秒。事后為此阿里還特地進行了將近萬人的用戶回訪,受訪者一致表示未注意到此事造成任何不良體驗。2.7秒,我覺得好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因信號不好造成的延時不知道能有多少個2.7秒,一般都會忽略,也不會在乎這短短的2.7秒,但是。同時用阿里云首席架構師唐洪的話說,除了保證這600萬淘寶用戶的用戶體驗不受影響之外,他們還有另外一個目的:好奇自己的極限到底在哪!我是文科男,有時候很難理解純正理科男(技術男)的思維方式,但是我很認同他說的這句話,好奇到底能做到不,能做到什么程度。事前不妄下結論,但對于難度極大的工作也沒有負擔,單純從好奇心出發(fā),發(fā)揮自己的技術特長,挑戰(zhàn)自我。好奇心激發(fā)潛能→順利完成預定目標→獲得成就感,嗯,我覺得這是相當完美的工作狀態(tài)。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說過:不要停止疑問,好奇心有它存在的原因。但是有時候覺得似乎是工作的壓力使得我再沒有之前那么多時間與精力,好像工作上的的事情已經夠讓人操心的了,幾乎沒有功夫再去思考工作以外的事情。同時,競爭的壓力讓人們對相互比較樂此不疲,面對知識卻不再渴望,認為學習知識就是為了獲勝,將學習也當做了工作,在這樣的環(huán)境影響下,再加上不好的心態(tài)與思維模式,好奇心就慢慢的被磨滅掉了。
毫無疑問,工作是幸福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時也是人生意義與價值的重要源泉之一。當我們以習以為常、按部就班的心態(tài)來面對日復一日的工作,再也不復剛入職時新鮮興奮的好奇心和激情進取的工作狀態(tài)時,我們會逐漸變得平庸無聊、效率低下;而當我們對當下及未來工作越是充滿好奇心時,我們越是愿意主動付出心血與智慧,越是會沉醉其中且充滿積極性;我們也就越能適應未來工作變化帶來的壓力和挑戰(zhàn),越能保持較高工作效率、取得較大工作成果。
而對于銷售公司來講,我們要在當前市場環(huán)境飛速變化的背景下適應互聯(lián)網經濟新的市場生態(tài)環(huán)境,同時不斷發(fā)現(xiàn)、滿足及創(chuàng)造客戶需求,這就要求我們要時刻保持對不確定性未來持續(xù)探索的勇氣與好奇心。過去我們堯柏面對的是相對固化的市場區(qū)域與可預測的客戶需求,員工在此背景下只需按部就班干好本職工作,源源不斷生產、銷售數(shù)十年不變的產品,由此養(yǎng)成員工對確定性生存環(huán)境的過高預期。而當前面對企業(yè)轉型升級、市場環(huán)境及客戶需求的飛速變化,不確定性成了常態(tài),不確定的市場開發(fā)、產品更新、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等逼迫我們要盡快調整、創(chuàng)新組織架構、生產流程及銷售模式等以適應市場變化、滿足客戶需求、推進企業(yè)發(fā)展。而在此背景下的員工要么消極承受不確定性帶來的焦慮、壓力,要么主動培養(yǎng)對變化和不確定性的好奇心,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探索、發(fā)現(xiàn)和創(chuàng)新工作方式方法,適應變化、追求成長。
我自己還有幾點認識想分享給大家,會有一定的幫助的。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如果喜歡畫畫就抽空畫一張畫吧,喜歡踢球就去踢場球,喜歡戶外就去爬個山、露一次營;為自己想要的事情而努力。工作中萬不可被別人逼迫地努力,找到工作生活的意義所在,要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也不要過多的理想化,要切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保持開放的思想。不要為自己設置上限,不要以為抬頭就是天花板,不要提前假設我已經懂了,你所知道的一切都是暫時的,知識與信息在成長,我們也要保持“成長型”的思維模式,跟上時代步伐。
激發(fā)好奇心,培養(yǎng)新動力。讓好奇心為我們的工作注入新鮮活力,把好奇心轉化為長久的激情與動力,讓好奇心為未來我們自己及企業(yè)的發(fā)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