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
發(fā)布時間:
2017-11-30
來源: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是的,每一天必須的閱讀量能使人的閱歷天天向上,生活也因此而更充實。在工作之余看了一本書《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這本書針對“懂得感恩、學會感恩”這一核心理念進行了比較充分的詮釋,分別從擁有感恩的心境、驅(qū)除抱怨心態(tài)、感恩公司、感恩同志等多個角度進行分析,使我深受啟發(fā)。
感恩是一種生活態(tài)度,一種善于發(fā)現(xiàn)美并欣賞美的道德情操。
在物質(zhì)生活富裕的今天,我們常常對周圍的一切不以為然,有些人把金錢和利益看得太重而忽視了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覺得父母的細心照顧,朋友的關心幫助都是理所當然的,忙忙碌碌的生活,讓我們忘記了感恩,無暇去感恩。有很多時候,甚至把感恩簡單局限于某些大恩大德,而忽視了日常的生活細節(jié)。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是理所當然的,他人給予你的親情、友情、愛情都是因為他們愛你,而不是欠你,因而,感激他們正是你應有的做人良知。該書中有許多精僻的小故事,但是卻道出了人世間的大道理。
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首先要給自己安裝一顆感恩的心,讓自己生活在感恩的空氣中,把感恩變成自己的一種精神一種境界,只有真正的心存感恩,才會知足惜福,才會對任何事情平心靜氣,才能自發(fā)的真正的做到嚴于律己,寬以待人。
感恩,才不會找借口。主動承擔責任,不要放棄,不要尋找任何借口為自己開脫,這是職場成功的重要法則。
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很多人習慣了遇到問題或經(jīng)受挫折的時候,把注意力全部放在抱怨上。在抱怨中,對于擁有的幸福熟視無睹,不懂珍惜,卻單純地放大缺憾;在抱怨中,患得患失,斤斤計較,把感恩越拋越遠。
抱怨是失敗的一個借口,是逃避責任的理由。只要你依然是整體中的一員,就不要譴責它,不要傷害它,否則你只會詆毀公司,同時也斷送自己的前途。任何借口都是推卸責任,在責任和借口之間,選擇責任還是借口,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工作態(tài)度。當責任感成為一種習慣,成為一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我們就會自然而然的擔負起責任。
一個人應該為自己所承擔的責任感到驕傲,因為它已經(jīng)向別人證明,你比別人更突出,更強。你,值得信賴!
懷著感恩的心工作,因為,感恩是最基本的善良;感恩是最真實的人性;感恩是最誠摯的本真;感恩是最珍貴的美德。
許多成功的人士在在事業(yè)上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都是基于公司為他們提供了一個施展才華的場所、一個廣闊的發(fā)展空間。作為公司的一員,我們要心懷感恩,公司為我們提供較為優(yōu)厚的待遇和物質(zhì)生活的保障,更為我們的聰明才智找到萌芽的土壤。每個人都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而不可或缺的工作,雖不耀眼,但長存。
一個員工,從參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萌生感恩公司的意識。公司為你提供了工作、學習、生存的環(huán)境。員工對公司的感恩不是指的世俗那些對施恩者直接給予物質(zhì)回報,而是兢兢業(yè)業(yè)、腳踏實地地工作,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力爭在本質(zhì)工作崗位上干出驕人的成績。企業(yè)員工對公司的感恩主要是通過自己優(yōu)秀的業(yè)績和優(yōu)秀的道德素養(yǎng)來表現(xiàn)。當你以一種感恩圖報的心情工作時,我們才能認真屢責、盡職盡責。才會工作的更出色,真正達到“工作快樂,快樂工作”的狀態(tài)。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就不會有抱怨;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就不會感到乏味;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就不會在困難前退縮。
感恩同事,獨木不成林,只有團隊中的每一員都以整體利益為上,才能夠創(chuàng)造出最佳的效益。
在專業(yè)化分工越來越細,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靠一個人的力量是無法面對千頭萬緒的工作的,一個人的角色永遠不是一個“獨裁”者,而是一個“搭檔”。在公司里,每一個員工都有不同的技能,這些不同的技能才構(gòu)成了團隊的價值。我們每一個員工都必須有很好協(xié)作精神,要充分發(fā)揮團隊成員之間優(yōu)勢互補的作用,讓全體隊員盡可能的發(fā)揮各自的才能,使整體團隊產(chǎn)生整合后的聚變,具有超級戰(zhàn)斗力,實現(xiàn)極好的效果。
感恩,是一種歌唱生活的方式,它來自對生活的愛與希望。
感激生育你的人,使你體驗生命;感激幫助你的人,使你度過難關;感激教育你的人,開化了你的蒙昧;感激傷害你的人,磨練你的心志;感激絆倒你的人,強化你的雙腿;感激斥責你的人,助長你的定慧;感激拋棄你的人,教導你自立;凡事感激,一切使你成長的人。
感恩,不僅是一種感情,更是人之為人的本質(zhì)特征之一。忘卻感恩,人的存在就是不真實的。感恩是一種回報,是對他人幫助的回饋,但感恩更是一種存在的勇氣,一種積極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能體現(xiàn)人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它讓我們跳出個人悲喜得失的圈子,躍上一個深層審視人生意義的平臺,從而具有一種開闊的視野和寬廣的胸襟。
上一頁
下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